目錄
七月的紡織車間本該是風扇轉得比縫紉機快的季節,但今年家紡企業的流水線卻反常地熱火朝天。美國客戶像約好了似的集體加單,車間主管們既喜又憂地看著生產排期表——這種”淡季不淡”的景象,源于那個懸在行業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:60%的懲罰性關稅預期。
作為見證過多次貿易摩擦的老外貿人,我太熟悉這種”關稅窗口期”的瘋狂了。2018年中美貿易戰最激烈時,有企業連夜把集裝箱碼頭變成臨時倉庫。如今歷史重演,但這次的不同在于:客戶不再抱有僥幸心理,他們清楚地知道這次關稅是漸進式上漲,最終會觸及60%的高位。
車間機器24小時連軸轉的背后,藏著兩個必須直面的現實:
更值得玩味的是行業龍頭的未雨綢繆。早在三年前,某家紡巨頭就在越南布局了”面料+成衣”的全產業鏈,今年他們的越南面料廠剛好投產。這種”中國設計+東南亞制造”的模式,正在成為規避關稅的黃金組合。
當前美國對華家紡產品征收的關稅稅率在7.5%-25%之間浮動,但真正的威脅來自那個可能逐步實現的60%。這個數字不是拍腦袋決定的:
有客戶私下透露,大型進口商都在執行”階梯式囤貨”策略:在關稅每上調一個臺階前完成一輪采購。這解釋了為什么訂單不是一次性爆發,而是呈現波浪式增長。
看著車間里堆積如山的坯布,我想起2019年那些因為過度擴產而倒下的同行。這次行情要把握住,但更要把握得聰明:
法則一:把臨時訂單變成長期客戶 趁著客戶急需供貨的時機,主動提供產品升級方案。有家企業通過在包裝內附贈搭配建議卡,成功把一次性訂單轉化為年度協議。
法則二:建立彈性供應鏈 與3-5家中小型加工廠形成聯盟,既避免自建廠的重資產壓力,又能快速響應訂單波動。記?。含F在的合作伙伴可能就是明天的救命稻草。
法則三:關稅不是唯一變量 某品牌因為堅持使用有機棉,即便漲價15%客戶也照單全收。產品附加值才是穿越貿易周期的諾亞方舟。
生產線上的忙碌終會歸于平靜,但這次關稅危機揭示的真相不會改變:家紡外貿的玩法正在從”成本優先”轉向”風險分散”。那些只懂得埋頭趕貨的企業,或許該抬頭看看越南的廠房和新疆的棉田了。
?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滬ICP備2023007705號-2 滬公網安備31011502009912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