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錄
2025年海關總署最新數據顯示,機電設備類商品進口通關時效同比延長1.8個工作日,其中63%的延誤源于申報材料瑕疵。當企業主們將目光聚焦在設備采購價格時,往往忽視通關環節可能吞噬利潤的”隱形成本黑洞”。
誤區一:認為HS編碼可自行判定。2025版稅則新增217個機電產品細分條目,某激光切割機進口商因誤用8537.10稅號,導致多繳27%關稅。
誤區二:低估海關審價力度。進口舊設備時,海關可能要求提供原廠發票、銀行流水等6項價格佐證材料。
誤區三:忽視準入認證時效。醫療器械類設備需提前6個月申請《進口醫療器械注冊證》,某CT機進口商因認證延誤產生每日0.5%貨值的滯港費。
專業代理機構應具備:
某半導體設備進口案例顯示,專業代理通過以下組合策略降低36%通關成本:
當您下次收到設備供應商的FOB報價時,請務必計算通關環節可能增加的15-28%隱性成本。選擇具備機電設備專業清關能力的代理服務商,將成為保障項目利潤的關鍵防線。
? 2025. All Rights Reserved. 滬ICP備2023007705號-2 滬公網安備31011502009912號